相关栏目
    热点文章
    首页 » 员工工作 » 正文

    探寻非遗之美,传承洋篮文化|广理沁乡突击队纪实(总结篇)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0日 来源: 永利3044官网 字体大小:

    追溯历史长河,新桥洋篮编织技艺已逾600年,始于元朝,兴于清朝,远销海外,被誉为“洋篮”之名,承载了新桥人民的智慧与匠心。从“漂洋过海”的盛名,到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从顺意工艺厂不断出品精美洋篮,到高要洋篮文化展示馆盛大开馆,琳琅满目的洋篮手工艺品,带你领略竹编艺术的无限魅力。

    据民国《高要县志》记载,新桥镇的洋篮编织始创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由新桥民间竹器纺织工匠邓福首创。邓福自幼就生活在有传统竹器编织的新桥圩,学会了竹织技艺,并常常自编自卖。由于他编织竹器远销海外,专供出洋,故称“洋篮”,新桥洋篮因此而出名。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寇入侵,连年战火,交通受阻,洋蓝的出口和生产陷于停输。解放后,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编织业,加强技术指导,组织货源,打开销路。1976年6月17日,编织业纳归集体企业,实行大队组织原料,社员加工,产品由集体交售的办法,按件记工分,统一报酬,当时在竹器生产上实行“四统一”,统一领导,统一经营,统一核寸,统一分配,但也导致群众的积极性不高,竹器编织发展受阻,渐渐地,洋篮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

    因此,新桥洋篮编织技艺于2007年3月入选高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09年3月入选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而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桥“洋篮”迎来振兴发展的新希望,镇委、镇政府结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积极挖掘洋篮产业附加值,把现代元素和创新思维融入竹编技艺,为新桥打造“农业+文旅”特色品牌,以“和美篮乡、新龙腾跃”为主题实施新桥洋篮复兴计划,打造“新桥镇精品旅游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洋篮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被人们广泛宣传。

    新桥洋篮编织工艺大体可分为起底、织身、插花、烧花、喷漆、绞口等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竹器编织选择上等的竹料,刮青开边,晒成腊黄色后,破成粗细均匀,厚薄一致的竹片和竹丝,根据需要,有的保持竹子本身自然色泽,有的还需要涂上硝酸,画成花纹,或染色加工,然后编织。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桥洋篮编织不再局限于竹编,藤、木、铁、塑料、水草等各种各样的材料均成为新桥人民编织的有利“武器”。小小洋篮匠心独运,它凝结着新桥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洋篮既可供摆设观赏,又可盛糖果、水果、花卉等,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是高要出口外销的一种特色产品。

    在这个骄阳似火的7月,广理沁乡突击队积极响应广东青年老员工“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号召,以“探寻非遗之美,传承洋篮文化”为主题,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探访了位于高要区新桥镇的洋篮文化。这里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更展现出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创新融合的无限魅力。跟着小编一起来回顾吧!

    7月5日,广理沁乡突击队跟随唐书记,伍书记,和陈站长一起,来到了新桥长湖村。在这里,整个村子都带着浓厚的洋篮文化的气息,也有许许多多的艺术文化墙,感受到了村民对洋篮文化的热爱和薪火相传的活力。接着由当地的村民文叔带我们进村走访,准备进一步的了解洋篮文化。在文叔的带领下,广理沁乡突击队相继拜访多位正在进行编织的本地村民,并进行了采访。更加深入地了解洋篮的传统编织过程。这使沁乡队的队员们都认识到这项传统手艺的编织之精湛,也了解到其现在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7月6日,广理沁乡突击队在唐书记和伍书记的带领下,再次来到了长湖村,去了解当地特有的“洋篮文化”。之后陈站长带着团队成员来到了顺意工艺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木制产品,还有像船一样的工艺品,正在打磨加工,最终被出口外国,声名远扬。此外,该厂还有一个展示馆,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洋篮编织品。陈站长给我们讲解了新桥洋篮的起源、发展史和各式洋篮的用途。长湖村结合村民所长,为自己量身制定了打造洋篮编织特色村的发展思路更值得我们推广,我们也将为洋篮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我们的力量。

    7月7日,广理沁乡突击队来到了高要洋篮文化展示馆,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新桥洋篮文化:洋篮不仅是实用的容器,更是艺术的结晶。其精美的图案和细腻的纹理,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无论是花卉、动物还是几何图形,都被巧妙地融入到洋篮的设计中,使其成为了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都沉浸在这个由各式各样的洋篮构成的艺术世界中,也敬佩着各位传承人对于洋篮发展所作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也深深触动着队员们。

    7月8日,广理沁乡突击队来到了赤坎村,这里也是编织洋篮的示范村。我们到了这里,亲眼见证了洋篮编织的全过程。从选材、破篾、削蔑到编织成型,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特别是当手艺人老师现场演示时,手艺人老师们的手法娴熟,根根竹篾在她们的指尖翻飞,不多时,一个精美的洋篮便初具雏形。这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7月9日,是我们广理沁乡突击队来到肇庆高要新桥镇这个洋篮之乡的最后一天。于是广理沁乡青年突击队前往当地镇政府,找到第一天带领我们进村探访洋篮文化的伍书记和唐书记作了工作汇报。随后,沁乡队与两位书记合影留念,也为我们这次的洋篮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

    这个暑期,我们广理沁乡突击队与洋篮文化来了一场美丽的邂逅。在这次三下乡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洋篮文化在炎炎夏日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