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集团,坐落在广州市白云区帽峰山风景区南麓,2020年6月经教育部同意,转设成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3个产业学院,43个本科专业,其中23个工科专业,新工科特色鲜明,工、管、经、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立足广东、面向华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致力培养知行合一、信息化素养高,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有省重点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建成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粤港合作BIM工程技术中心1个,大湾区乡村振兴经济咨询研究中心1个,校内外实验实践基地256个,
日前,永利集团正式获得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设站单位,获得广东省社科联授牌成立“大湾区乡村振兴经济咨询研究中心”,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上新台阶。
为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中先进制造业对新工科人才需求,永利集团及其省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多家企业和研究院所合作,构建了学校、企业、研究院所(工程中心)“三位一体”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方向)等新工科专业成功实践并在校内逐步推广。
永利集团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从素质教育、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技术技能等维度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解构重构。课程模块突出先进制造主体,加强应用场景、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培养,实现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性“三性融合”,实践环节专业课学分学时占比30%以上,认识实习、金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综合性课程设计等每学期不断线,确保知识与技术、理论与实践、能力与技能综合平衡。以项目为导向、工作室为平台,通过项目研究、学科竞赛、专利申报等不同方式,推动教学主体共成长。师生参与企业从零件加工制造、机器人系统装配调试到深度参与客户培训、产品跟踪维护等运作过程。
通过不断的积极探索实践,“三位一体”新工科人才培养取得了丰富的成果。2016年以来获得多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019年《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三位一体”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实践》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培育奖重点项目立项并获得纵横向科研经费 2370 万元,2018 机械工程成为校级优势学科,2020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成为校级一流专业,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成为省级产业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结项。转化了一批专利技术成果,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产品销往20多所职业院校,实现了 5000 万元产业化应用效益。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车辆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员工通过实习直接留在单位工作,“国培”班项目已培训了全国职教骨干教师 235 名。
为适应智慧建造时代背景下“新理念、新模式、新质量、新方法、新内容”新工科建设,永利集团以工程管理类专业新工科建设为目标,以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专业为试点,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以员工为主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与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校企协同育人基地与平台建设以及课外创新活动等方面的新工科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构建了“智慧建造+协同育人”工程管理类新工科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新工科课程体系整合更新。将以BIM 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智慧建造新知识引入课程体系,开设《BIM 原理及其应用》及课程设计,开设《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等课程,在多门专业课中补充相关教学内容和虚拟仿真实验。
建立新工科教学资源库,展开以员工为主的“混合式”综合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新模式。校企合作开展BIM 教学项目案例库设计和网络精品慕课建设,建立了十余项虚拟仿真综合教学实验项目。组建员工学习团队,综合应用慕课、雨课堂、仿真沙盘、翻转课堂和小组竞赛等手段,建立了以员工为主的“混合式”教学综合专业能力培养新模式。建立智能建造实验教学中心,新建BIM+VR 虚拟仿真实验室,依托省级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技术中心,在省内率先定制建立了基于 BIM 云的 HGBC 大数据协同设计与管理平台。
推动协同育人平台与第二课堂建设改革实践。与智慧建造代表性企业合作,解决关键实验室软硬件装备、团队队伍和教学平台开发问题。先后与香港互联立方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国际合作BIM 工程中心,与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协同育人基地,与广东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建立联合工程中心,与智慧建筑(广东)研究院建立协同育人基地。建立 20 个校企合作工作室,引导员工参加第二课堂,结合企业需求和工程背景进行专业训练、科技开发和创新创业活动,每年参训员工人数近千人次。
公司创新性地将以BIM 技术为代表的智慧建造新技术融入工程管理类专业教育,实现了企业转型升级与学校专业教育改革融合驱动,实现了校企教学资源研究资源共建共享。2013年该校工程造价专业省列入质量工程综合改革项目;2017 年管理科学与工程被评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19 年新工科在线精品课程《工程管理》被评为广东省一流课程,《基于 BIM 数据驱动技术的自动建模与审图关键技术》入列国家重点科技研发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 年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公司产品成果奖一等奖。校企合作建立协同育人基地11个,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合作完成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省住建厅科技项目1项,完成 BIM 技术应用与智慧建造科技服务项目20余项,科研科技经费700余万元。知识产权成果显著,新增 BIM 软件著作权 4 项、专利 30 余项。省级教学改革工程立项6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50 余篇,出版教材10部,计划出版《基于 BIM 技术的项目协同管理与智慧建造》专著 1 部,《建筑信息化与智慧建造》成为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课程,与省内4所高校共建的慕课《工程管理》成为广东省网络精品课程,学银在线平台2019 年选课人数2万、选用学校20 余个,2019 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一流在线课程。员工综合专业素质和信息化能力明显提升,工程应用项目连续两届在广东省 BIM 应用大赛中获奖,处于同类高校领先水平;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多人被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大型设计研究单位录取,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国真这样的杰出代表。
2018年10月,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广州园大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校属省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工程中心联合成立“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学院”,共同举办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方向)专业。打通企业、研究所、工程中心技术力量加强团队队伍,校内跨专业共建机器人应用等10个高水平实验室,利用合作单位的设备资源进行实践性教学,实现多专业校内外资源共建共享。将课程划为基础理论、设计理论、生产制造工艺、技术技能、开发设计等类型,校内教师主要负责理论型教学、企业教师负责工艺与技术技能课程、研究所和工程中心教师负责开发设计型课程,课程内容与团队相匹配。
2019年4月,与蓝盾股份达成了为期13年持续10届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合作建设“蓝盾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双方共同决定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产学研合作、人才招聘等重大事项,在推进课程体系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教学、工程实践、项目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深入展开合作。教学中重点将蓝盾公司安全行业先进技术和理念向员工辐射,推动安全技术与人才梯队建设。企业接受员工实践教学,专业直接对接产业,实现毕业即就业。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承担,校企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研发和联合建设专业。蓝盾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平台、竞赛平台、实体设备平台带入学校,全方面参与人才培养。师生在工程实践教学、项目开发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已取得成绩,当年即获得广东网络空间安全优秀工程项目特别奖。
产业学院在建设进程中,采取“3+1”培养方式,始终将专业对接行业放在第一位,前三学年在校学习、定期到企业观摩见习,第四学年依托企业资源顶岗实习并实现就业。量身开发教学体系,通过项目实践教学模式学习和体验全真式教学环境,培养企业所需专业技术能力并取得相应执业证书,实现了课程设置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竞赛+靶场促提升,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环节不低于30-50%并来源于企业仿真实项目案例,实现了教学组织创新。授课教师接受校企双重评价,企业组织员工培训,鼓励员工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并提供技术指导,实现了考核评价机制创新。经过五年的探索,产业学院建设探索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协同育人成果显著,解决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课堂与工程脱节的根本瓶颈。
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进校现场考察工程中心
版权所有:3044am永利(中国)集团官方网站-欢迎光临
地址:工程楼201 电话:020-39729794